统计数据显示,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(CPI)同比上涨4.5%。此间专家表示,猪肉价格上涨仍是其主因,长期来看CPI不具有大幅上涨基础。
11月份CPI结构性特征明显
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11月份,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3.9%,影响CPI上涨约4.10个百分点,成为主要推手。
就食品内部而言,价格上涨同样呈现结构性特征,主要由猪肉及其替代品拉动。当月,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0.2%,影响CPI上涨约2.64个百分点;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鸭肉和鸡蛋价格同比涨幅则在11.8%—25.7%之间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称,受政府不断稳定猪价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,生猪复产加快,近期市场供给有所增加,猪肉价格环比涨势放缓,但基数影响导致其同比继续走高。
除肉类以外,其他食品价格依然保持稳定。当月,鲜果价格继续下降6.8%,降幅比上月扩大6.5个百分点;水产品价格上涨2.4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3个百分点;粮食价格上涨0.7%,影响CPI上涨约0.01个百分点。
猪肉供应将逐步增加
面对猪肉价格上涨态势,近期中国从中央到地方打出“组合拳”推动猪肉供给增加,平抑价格。
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生猪生产土地供给保障、政策性保险和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促使近期中国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。
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县定点监测,11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2%,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;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4%,已连续2个月回升。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这两个重要生产指标双双止降回升,表明全国生猪生产整体趋稳向好。
一系列政策效果在价格端也有所体现。随着猪肉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,11月份猪肉价格环比上涨3.8%,涨幅明显回落16.3个百分点。
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,随着当前生猪市场价格高位运行,盈利水平升高,“含金量高”的扶持政策措施增多,农民和其他投资者扩大生猪生产动力强劲,2019年底能繁母猪生产能力等有望率先实现环比增长,从而带动2020年生猪生产能力全面实现回升。
不过专家亦提醒,尽管相关措施逐步见效改善猪肉供给,但受生猪自然生长规律限制,从存栏增加到形成上市供应能力还需半年左右时间。
未来CPI怎么走?
尽管个别月份CPI涨幅较高,但拉长时间线看,1—11月平均,中国CPI比去年同期上涨2.8%,依然保持在3%左右的年度预期调控目标范围之内。
东兴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王宇鹏认为,总的来说,猪肉价格上涨仍是推升目前CPI涨幅的核心原因,除此之外并不存在其他分项显著推动CPI上升。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亦稳定在相对较低水平,预计随着猪肉价格回落,2020年二季度后CPI或明显下降。
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则指出,生猪存栏数仍在恢复过程中,预计2020年前几个月CPI同比增幅还会维持在3%以上。但总体来看,当前经济形势下总需求不会大幅扩张,CPI不具备大幅上涨基础。
谈及CPI走高对货币政策有何影响,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,当前中国核心CPI依旧维持在较低水平,货币政策不会因猪价上涨压力而轻易转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