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新华社报道,巴西拉夫拉斯联邦大学和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发现,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容易让人摄入更多热量,不利控制体重。研究人员认为,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,包括儿童,用餐时的主要“干扰项”,阻碍大脑正确了解摄入的食物量,因而,关注手机如何影响人们进食选择具有重要意义。

曾有人戏言,如果你想超量进食而成为胖子,就请“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”,不想一语成谶。其实,抛开规范而科学的研究结论而言,仅从常识和经验判断,“吃饭刷手机易多吃”的结论也是成立的。支持这个结论最简单的依据,则是“一心不可二用”。在吃饭时集中精力刷手机,对大脑信息的判断和了解形成了干扰,吃就成了一件“难以引起注意力”的事,不经意间过量摄入的概率极高。长期干扰下去,人就会失去享受美食的乐趣,也会因过量摄入而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时下,手机成了普及和使用率最高的电子产品,占用了使用者大量的时间并形成了依赖。手不离机成了众多“手机控”的共有特征,边吃饭边玩手机,不过是这些人“无时不玩”的日常表现。相比于过度摄入食物的风险而言,手机上瘾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,沉迷看剧、聊天、刷微博、刷朋友圈、逛网店无法自拔的“手机党”和“低头族”,不但视力、颈椎、手指等身体器官会受到损害,还会因为沉溺于自我世界而对外界失去感知,人为形成一种自我封闭。
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研究人员调查了182名大学生,根据他们日常使用手机的频率分为“深思熟虑”“经常”“密切”“狂热”和“上瘾”5个等级。7%的调查对象用手机“上瘾”,12%“狂热”。这两组调查对象都因内心迫切需要手机而遭遇个人、社交和工作问题,且都有抑郁、社交孤立、社交焦虑、冲动和自卑症状。除此之外,玩手机已成为一项风险极高的活动,除了会带来各种疾病之外,还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,诸如“女子玩通宵手机猝死”“低头族溺水死亡”的报道不时出现。更重要的是,手机依赖症已成为“亲情割裂器”,“如果是爸妈的手机”“放下手机抱抱我”的亲情呼唤与渴求,近来已成为常议常新的热门话题。
而从科学上讲,过度沉迷手机所形成的依赖,其实已成为一种心理病,需要及时得到救治,否则就会演变成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。控制手机使用时间而避免过度依赖,实现自我约束与控制才是关键,即通常所指的发挥主观能动性,再辅以外力的介入与督促,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人具有趋利避害性,要让一个人提升自我控制力,关键在于要让其意识到手机依赖对个体所带来的伤害和风险,使之在利益比较中进行有效的鉴别。在已有的危害宣传上,通过科学研究强化“易多吃致胖”的风险提醒,对一些爱美之人会形成心理暗示和行为控制。
随着手机使用率的普及,手机依赖会造成的伤害,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,“远离手机”的倡导与践行也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共识,比如全国妇联便发出倡议,呼吁大家每天关机一小时,多与家人相处。在教育部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(征求意见稿)》发布后,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禁止手机进入中小学生课堂的规定相继出台;当然,还有更多的人开启“放下手机,静心之旅”的体验,让彼此在充实中找到真实的自我,获得了更深的人生顿悟。
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,不是生与死,而是我站在你身边,你却在低头玩手机”。从移动互联的虚拟中走出来,才不会错过眼前那美丽的风景。(堂吉伟德)
 
 9c5d3989-c303-4298-b968-e38c4e7c69f5.jpg) 
 b12607ee-0ba0-42e4-a28c-1ae249b91ee3.jpg) 
  
 622fc7b0-2e08-4483-a76d-d658771a1cfb.jpg) 
 af1c78b6-713f-48c2-906f-3eb1552129fb.jpg) 
 
 
 
 
 
 
 
 
 
 
 
5bf126db-30d3-46c8-87d8-5951b1d510c7.jpg) 
 
 
 
 
						b17e9360-4ca1-4bdc-a0e9-d62b452c1ef4.png) 
 
				 	bd560288-d2e7-4f2b-ae83-9990f795f215.jpg) 
 
				 	0291167f-56fc-4c14-a1cd-aec38d9753f9.jpg) 
 
				 	9697b0e7-a9c9-4505-8408-23e481d86cd8.jpg) 
 
				 	6275f638-7430-49eb-b87f-6827fa0e4ca5.jpg) 
 
				 	c130ca45-ec33-406d-b7aa-98ff8b0a7a59.jpg) 
 
				 	955c6b57-92e9-439c-a136-74d825428a8e.jpg) 
 
				 	39686ef8-40e3-4d24-9dbf-705d8e58aaec.jpg) 
 
				 	c7941c59-9f7a-426c-a323-265b84b41eab.jpg) 
 
				 	4ae9032c-60bb-45d2-9ab0-53427333dbe2.jpg) 
 
				 	