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“冒烟冰淇淋”留神被冻伤
北京王府井小吃街中也现网红“冒烟冰淇淋”
最近一段时间,在很多旅游景点、小吃街上都出现了一种可以“冒烟”的冰淇淋。由于食用这种冰淇淋时,嘴和鼻子都会有“烟雾”冒出,让这种冰淇淋成了许多人拍摄短视频的“道具”。不过最近,广西柳州一女童在吃“冒烟冰淇淋”时却疑似被冻伤。
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访发现,在北京街头,也有商家在售卖这种“冒烟冰淇淋”。商家在出售时提醒“吃的时候不要太着急”。而相关安全专家则表示,食品级液氮用来加工制作食品是无害的,同时,由于少量液氮在常温下会很快蒸发,人体短暂接触时会形成一个“隔温层”,不会有太大问题,但是由于液氮温度过低,直接接触还是存在被冻伤的风险,所以在食用“冒烟冰淇淋”时必须小心。
网红“冒烟冰淇淋” 疑似冻伤5岁女童
近日,广西市民黄女士在柳州窑埠古镇一冰淇淋摊点,买了一份“冒烟冰淇淋”给5岁的女儿吃,据黄女士所述,黄女士女儿在拿到冰淇淋不久后便呼喊“好冰好冰”,黄女士查看后发现,在女儿的肚子上洒落了一些类似冰沙的东西,“冰沙”洒落处很快出现了水泡。在医生出具的诊断证明中,北青报记者看到了“冻伤”两个字。
但面对这一诊断结果商家并不认可,店员还为此亲自做试验,将液氮直接往胳膊上浇,以试图证明液氮并不伤人。
北青报记者联系了一家代理“冒烟冰淇淋”加盟业务的企业,企业的工作人员表示,制作这种“冒烟冰淇淋”其实并不复杂。“先将奶油、鲜奶、糖等原料混合在一起,制作成一种黏稠的状态,然后将它们做成球状,放入液氮内。”该工作人员说,“由于液氮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,所以会很快将原料冻住,形成冰淇淋,然后把这些冰淇淋盛出来就行了。而我们看到的烟雾,其实是液氮将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的雾珠。”
该加盟企业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会提供制作冰淇淋的原料,包括食用液氮,液氮在运送时会装在保温容器内,把原料球放入液氮的时候,也一定要佩戴防冻手套,“冰淇淋上最后残留的液氮很少的,我们做了很多年,只要按照规范操作,是不会出现问题的。”
北京众多旅游景点 也现“冒烟冰淇淋”
据网友爆料,在北京的一些旅游景点、小吃街上也有售卖这种“冒烟冰淇淋”的商家。
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,北青报记者在王府井附近的一条小吃街上找到了销售“冒烟冰淇淋”的摊位。在不足两米长的摊位上,放着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容器,容器里盛放着透明液体,并冒着“烟”,销售人员表示,这就是制作“冒烟冰淇淋”的液氮。“液氮温度低,零下一百多度,用来给原料降温的,让冰淇淋能‘冒烟’。”
在北青报记者付款后,销售人员随即在现场制作起了冰淇淋。北青报记者看到,制作时,销售人员首先将调制好的奶油挤到漏勺中,然后浸入液氮,奶油随即定型并漂浮在液氮表面,大量的烟雾随之冒出,模糊了视线。店员随后将成型硬化的奶油在液氮锅里搅拌了几下后,就用漏勺将其捞出,盛在小纸碗里。
拿到装着冰淇淋的小纸碗后,北青报记者注意到,小纸碗的温度很低,与空气接触后,小纸碗的外壁会迅速凝结一层白霜,“冰淇淋”也在不断冒着烟雾,烟雾持续时间在两分钟左右。在口感上,北青报记者发现,“冒烟冰淇淋”比普通的冰淇淋要硬,并不像普通冰淇淋一样软糯,吃进嘴中,会有烟雾冒出。
“冒烟冰淇淋”可以食用 但需避免直接接触液氮
经北青报记者探访后发现,这家冰淇淋店售价为25元的“冒烟冰淇淋”10分钟左右便能卖出3至4份。
销售人员表示,液氮温度很低,直接接触会冻伤,所以不能用手直接去触碰。不过“冒烟冰淇淋”上的液氮很少,在接触人的皮肤后瞬间就会蒸发掉,所以不存在冻伤危险。销售人员还表示,“冒烟冰淇淋”就是要趁“冒烟”的时候吃,时间久了“烟雾”就没了,也就不好玩了。“不过在吃的时候,要注意先用牙齿咬,不要立马接触舌头,要不然会被黏住。”销售人员说。
北京一家新能源技术公司安全部的陈博士经常会接触液氮,他告诉北青报记者,在常温情况下,人体短时间接触液氮并不会被冻伤,这是因为“莱顿弗罗斯特”现象,“简单来说,液氮的气化点很低,所以在触摸到液氮之前,液氮会气化一大部分,然后人的皮肤外形成一层膜,把皮肤和液氮隔开,短时间接触不会造成冻伤。”
不过陈博士表示,“莱顿弗罗斯特”现象并不能保证液氮不会致人冻伤,“液氮温度极低,可能会将其他东西的温度降低,导致其他物质将人冻伤,例如在食用‘冒烟冰淇淋’时,就要避免液氮飞溅到衣服上,因为织物会将液氮吸走,然后带走大量热量,气温极低的织物接触到人的皮肤,更是可能将人冻伤。”